2021年3月3日19:00,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在机电学院党团活动室开展“共读经典”读书分享活动。本次活动由支委王一鸣同志主持,这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的党性修养更加的提升,引导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力行,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次活动主要内容包含经典作品简介、经典作品内容朗诵、发表自己的感想。大家通过王海俊同志的经典作品简介和大家声情并茂的作品朗诵后,同学们感触很深,均积极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王浩杰: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孙晓明:《新中国70年》以时间为主轴线,起笔是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写到了开创新纪元,写出了新中国初创的伟大成就,也写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在改革篇中,作者讲述了“文革”结束后的中国,百废待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拨乱反正,重新走向振兴;讲述了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伟大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讲述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一系列挑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强国篇中,作者用浓墨重彩描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复兴路上逐梦前行的足迹。
掩卷沉思,回首70年共和国走过的路,可谓翻天覆地,震古烁今。从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按动电钮升起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那一刻起,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崛起,筚路蓝缕,历尽艰辛。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了历史飞跃,奋斗征程跌宕起伏,绚烂多彩。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奇迹,谱写了壮丽华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谈到这面“镜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我们学习新中国史,目的是从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在回顾和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学历史,知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增强历史意识,掌握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才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方文虎:新中国70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98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为了深化爱党爱国爱人民之情,是为了更加坚定信心,是为了更加激发动力。要坚持全面系统学、客观辩证学、联系实际学,学出坚定信念,学出对党忠诚,学出使命担当。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我们党建党之初到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实现各个阶段的历史目标。新中国70年历史波澜壮阔,是奋斗的70年、辉煌的70年,但也有过教训和曲折。要科学辩证看待新中国史,以史为鉴,才能更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待着感情去学党史、新中国史,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最后,由党支部组织委员王一鸣同志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他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做了总结,提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以后还要多开展类似活动,促进同志们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的党史国史。有利于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